【學習強國】東北新城:暑假到了,“五老”開始忙了
這個暑假,安徽宿松縣東北新城不少“五老”盡自己所能,在教育、幫扶以及安全監管等方面為青少年當好“護花人”,成為宿松縣關工委工作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7月1日,新城關工委班子成員一行冒著大雨,走訪入戶,了解到一特困家庭,戶主李萍,女兒李梓琪,現小學就讀,成績良好,下半年升初中。兒子李梓軒,兩歲。李萍十年前離異,男方一直以來從未給付扶養費,離異后因為無業,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,靠親朋資助和社會援助,一家三口租住在15平方米的彩鋼瓦平房里,生活特別困難。
新城關工委羅高寶等一行人現場捐款為孩子添置學習用品。這樣的事情,每年暑假都有不少。
在“帶”字上下功夫
東北新城關工委2018年成立,堅持“急黨政所急、想青少年所需、盡關工委所能”的工作方針和“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,積極配合、主動作為”的工作定位,組織和動員“五老”創造性地開展工作,念好“帶、實、聯”三字訣,結合宿松和新城的實際,打好特色“組合牌”,有力地推動了關工委工作向縱深發展。
黨建帶關建,關鍵是“帶”,關工委把“帶”體現在組織體系上,即黨工委帶關工委,總支帶社區關工委,支部帶關工小組;另外把“帶”體現在重大事件上。
“管委會為關工委解決好了人的問題、錢的問題、陣地建設問題等,黨工委幫助解決了有人管事的問題、有錢辦事的問題、有陣地開展活動的問題。”關工委工作具體負責人殷正陽說。
黨工委堅持、關工委努力將關心下一代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總體部署,納入議事日程和組織系列總體安排,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,一并考核,將關工委組織擠進黨工委工作的“大盤子”。每逢關工委開展重要活動,黨工委一把手都親自參加。
“我們是將一批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,熱心青少年工作,富有奉獻精神和一定威望與能力的老同志充實到關工委隊伍中來。”東北新城關工委主任王云說,社區黨組織也同步吸收了一大批“五老”充實到基層關工委班子。
在推進“關工進學校”“關工進企業”的同時,完成了“關工進社區”并由此向縱深推進,正在著手“關工進小區”。目前完成了龍井社區26個小區的關工組織建設工作,計劃7月完成玉龍社區任務,年底將在新城范圍內建立起“橫向到邊,縱向到底”的關工網絡。
“高調抓好關工委陣地建設。我們不滿足于現在的關工委的辦公場地,在寸土寸金的新城主干道邊建設東北新城關工委活動中心,估計年內我們關工委將可入駐新的辦公點。同時,我們要求社區在改擴建時一并作出安排。”東北新城關工委副主任何國生說。
在“聯”字上做出彩
關工委工作如何開展并明顯取得實效,關鍵要搞好結合,借勢發力,做“聯”的文章并不斷光彩。
三年來,東北新城關工委積極聯合相關部門,結合實際,重點抓黨史教育、法制教育和家風家教“三教”工作和抓助學、助建、助穩“三助”工作,注重實際,優化思路,強調創新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
關工委聯系本地實際,注入“鄉土元素”,注重用身邊的人說身邊的事,并輔之以靈活的教學形式,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,激發了他們的興趣。“黨史入課堂”就講宿松的建黨史;“講法治”就以宿松的案例以案釋法;講“家教家規”,就以本區域李大屋走出的一位中科院院士李亞棟的事跡,組織學生參觀故居,安排李氏族人宣講李氏家規家訓。這樣做,同一課題,效果卻不一樣。
在“三助”活動中,關工委巧借平臺,做好“助”的文章,演好配角,唱出大戲,民間戲稱東北新城關工委是“小關工、大作為”。
借“脫貧攻堅”抓“助學”,2019、2020連續兩年啟動大規模的愛心助學捐款活動,累計捐款70余萬元,解決了部分學生的上學難,緩解了孩子們入學后的生活困難。
借“鄉村振興”抓“助建”,城市要建設就離不開拆遷,征遷成為近幾年行政工作的“天下第一難事”。去年8月中旬,玉龍社區高大組217戶1320人,這個村民組問題多,情況復雜,是區域內社會治安的“敏感部位”。關工委組織“五老”召開形勢分析會,要求他們進村入戶,排難釋疑,助拆助建。通過“五老”的努力,整個高大組28天提前完成了任務,打贏了區域內征遷最輝煌的一仗。
借“平安創建”抓“助穩”,2019年,關工委推出了鄉賢參與調解項目,具體是在“五老”中選出有威望、懂行、有說服力的老同志,展示在墻,讓信訪人選擇,相信誰就選擇誰,此舉大大提高了調解的結案率,社會反映強烈。其成功經驗得到了縣委政法委的肯定,并由此向全縣推介,去年宿松因此獲全省“鄉賢調解先進縣”。
最近一段時間,關工委全員投入建黨100周年大慶安保工作,一大批“五老”活躍在安保一線,逐個排查重點人,消除不穩定因素,社會反映良好,受到省、市、縣關工委的一致好評。
(作者 司舜 孫海濤)【2021年7月5日】
責任編輯:融媒體中心編輯戴菊榮
